唐诗漫谈(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 肖瑞峰教授)

文章来自: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时间:2017-07-02

 
      作者简介:肖瑞峰,男 ,江苏南通人,1956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主要从事唐宋诗词及海外汉诗研究,现兼任中国韵文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浙江省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负责人。
 

唐诗漫谈,再现诗歌风采

 

        1218,我校苕溪讲坛第二讲特邀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肖瑞峰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唐诗漫谈”的主题讲座,为我校大学生上了一堂既生动又形象的诗歌课。讲座由我校沈琪芳副院长主持。 

    在“唐诗漫谈”的讲座中,肖瑞峰教授从家喻户晓的唐诗入手,将唐诗与清诗进行了鲜明的比较,引用了宋朝诗人严羽的“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所以不及也”深入并形象的分析了诗歌为什么在唐朝那么鼎盛。除此之外,肖教授还举了谢灵运、陶渊明、王维、李贺等著名诗人来阐释诗歌的发展史。在唐诗漫谈讲坛的最后肖教授分析了现今诗歌的发展现状以及诗歌的普及。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肖教授对于当代诗歌的低谷状况应怎么走出去时,肖瑞峰教授笑着说道:“文学代有兴替,诗歌的发展无所谓低谷与高潮,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读诗,去了解诗……”。

    此次的“唐诗漫谈”讲座受到了热烈的响应,沈琪芳副院长在讲座结束时做了全面的总结,号召我校学子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培养丰厚的文学底蕴。

 

相关链接:记者与肖教授关于诗歌的访谈

  记:纵览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汉唐宋可谓是诗歌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现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了,中国的经济也相对的比较发达,可为什么诗歌却没有以前那么的繁盛,怎样才能走出这个低谷期?

  肖: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啊,呵呵,我不认为能够我们能走出这个低谷期,我觉得任何一种文学都有它盛衰起伏的过程,中国古典诗歌已经走了三千多年,我们都说过文学都有“代有兴替”。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诗歌从西周开始发展到了唐朝是诗歌的顶点,然后从这个顶点一点一点的下滑。那么到了宋代就有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取而代之那就是宋词。所以我们浙江海宁籍大文学家的王国维说过“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还从我们现在所说的明清小说,诗到了宋朝就达到顶峰了,到了元代就开始走下坡了,那么到了明清的时候小说的体裁出现,成为明清时代的代表性。所以,诗歌它已经走了三千多年的历程,到了今天希望它走过低谷重新走向高峰,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当然我们认为在这样一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应该依然保持对文学的热情,对诗歌的一种热爱。但是呢,在这个时代我倒是希望读诗的人更多,去多读读古代的诗。

  记:诗歌一直以来是文学青年所追捧的,就像我们自己认为诗歌是属于比较崇高的,可是真如教授您所说的写诗的人很少?

  肖:我倒是不希望很多人去写诗,他保持对诗歌的热爱,能够读诗,能够领悟它的意境,用它来陶冶情操就可以了。

  记:作为高职学生,我们大多数是以技能学习为主,请教肖教授能有什么更好的形式让我们大学生更愿意去了解、靠近诗歌?

  肖:关于这个我倒是没有深入的思考过,我觉得应该多开一些文学性诗歌欣赏的课程,多组织一些社团活动让大家了解诗歌、熟悉诗歌、走进诗歌。

  记:诗歌为什么在外国那么的繁荣?如在日本。 

  肖:外国繁荣吗?呵呵,也不是那么的繁荣,在日本诗歌算是属于吟诵,创作诗歌、写诗毕竟是少部分人的事。像唐朝那样大家都来写诗是不可能了,我倒是希望是大家都愿意去读诗,让大家都去模仿已经是不可能了。 

  记:请问肖教授最崇拜的诗人是谁?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肖:李白,因为这样可以激发我的想象力,用他来激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