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库 孵化器 辐射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地址:http://www.zjjyzx.com:8080/jyxxb/jyxxb_2.jsp?CategoryID1=0002&CategoryID2=00020015&ID=10233175
本报通讯员 施敏锋
失传已久、有着“素水兰香”之称的长兴罗?茶重现江湖了。日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和相关教师带着研制出的70多片罗?茶,邀请湖州市茶叶专家、文化名流品尝。经过反复研制,粗梗大叶的罗?茶泡出的茶犹如素水软玉,香气清远,与相关古籍记载一致。
这只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主动融入地方,服务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院正倾力构建由全日制高职教育、电大成人教育和各种培训组成的“一体两翼”办学模式,使学校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文化传播的“辐射源”。
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在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发挥自身拥有熟悉现代远程教育规律的师资队伍和服务农村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优势,2007年6月正式启动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与菱湖成校、埭溪成校等5所成校合作办学,建立5个培养基地,推出农村行政管理和畜牧两个纯农专业。2008年,又与埭溪成校合作办学,新设园林技术专业。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统一配备各教学点的师资,抽调骨干教师、邀请农业专家担任专业教师,并专门选拔了骨干教师担任各教学点的联系人,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学校采取“面授+网上学习+课堂讨论+教学实践”的模式,更好地解决农民学员的工学矛盾,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上得了大学、上得起大学,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菱湖镇水产养殖户、“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首批学员之一老王说,他干水产养殖已经有好几年了,一直希望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养殖专业知识和技能。现在可以在家门口上大学,学习自己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既方便又实用。上学一年多来,他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在养殖上,经济效益提高了不少。
近年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切实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该院依托5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开设了多样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项目71项。2008年,该院培训总人数达10721人,其中校内学生3096人,社会人员7625人(包括农民工995人)。去年举办各类培训班92期,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资格考前培训37期,考证通过率98%以上,高级工所占比率85%;其它岗位证书考前培训34期,通过率95%以上;为各类企业举办培训班21期,结业率100%……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满足了湖州不同行业特别是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学校成人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龙头地位。
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近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楼锡银再次来到中机南方有限公司指导企业技术研发工作,他主持的湖州市科技攻关项目“联合收割机液压驱动底盘的研制”已顺利通过了验收、鉴定,申请并获受理的2项实用新型专利也即将在该公司投入生产。
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像楼锡银一样身兼数职的教师很多。他们既是教师,也是企业兼职的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既是企业的“智囊”,也是企业的“财神爷”。针对被称为“白色污染”的废旧制品不易再利用,而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极大的情况,该院教师王炳志研制成功了一项高科
文化传播的“辐射源”
为了加强地方文化研究,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成立了太湖文化研究所,在大文化框架内,组织开展文化调查与研究,参与太湖区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建设。5年来,太湖文化研究涉及湖州地方文学研究、市镇文化研究、旅游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等领域,共推出《湖州文化概论》、《唐中叶湖州文人集团研究》、《吴文化视野中的浙西现代作家》、《人家都住水云乡——湖州民俗文化研究》、《江南市镇旅游文化研究》、《当代湖州书画家概述》、《湖笔与中国文化》等研究成果。
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该院积极融入湖州社会文明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中的示范、辐射作用。2007年12月9日,该院启动了“公益服务进千家,社会责任育青年”活动,一年多来,已经在湖州市的30多个社区累计开展了120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照顾老弱、义务家教等10项公益服务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去年年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州市社科联等联合启动了“父母大讲堂”大型公益讲座,足迹遍布湖城25个社区,4000余人次听课。2009年,“父母大讲堂”将逐步走进湖州市各县(市、区)的社区,给更多的家长带去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该院将以“市民大讲堂”进社区、“蓝领大讲堂”进企业、“少儿大讲堂”进学校、组织“百名能工巧匠讲师团”、“夕阳红”系列培训项目、“小社区、大总管”社区主任培训班等十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培训项目为抓手,推进地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