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建“就业跳板”搭“创业平台”

文章来自: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08-05-13

(2006年4月5日)

    以就业为导向,无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讲,就业并不仅仅意味着被动地等待就业,同时也应该指向主动地创造就业岗位。近年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办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区、实行准社会化运作,为高职生——建“就业跳板”搭“创业平台”。

    摆渡人创意设计公司、浔梦旅行社、易购网站、创达电脑网络公司……走进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浓浓的书香味中,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倒逼出来的“学生创业公司”

    “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有围墙的社会竞争环境,让各个专业的同学自发地集合在一起,分工协作,在准社会化的实训环境中磨练职业技能,培养创业能力,熟悉社会运作规程”,这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创业园”的最初构思。这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园区不是一个校园商业区,而是一个模拟现实社会环境的实训基地。 

    创意来源于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早在2002年,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其下属的经贸分院举行了首届“创新杯”创业设计大赛,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家学生创业公司——学生营销公司,作为学生实训、勤工俭学、校企合作的基地。很多专业基础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的学生投身其中,但很快传统教育下学生的弱点在创业公司运作过程中暴露无疑——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社会实践。

    为进一步完善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决定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创业活动,形成一个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内的创业教育体系。2004年6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经过比赛,学院选出了一批符合条件的可行性的方案,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完善和修改,最后确定了首批准许在校园内经营的20余家学生创业公司,发放了“校园经营许可证”,并提供场地。如今,已有800多名在校学生在自己创办的36家公司中从事着创业实践,体会着创业带来的艰辛与喜悦。

  准社会化运作营造“仿真”市场

    遵循“实体性经营、公司化运作、产学研合一”的思路,进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直接承担创业公司的各项业务工作,接受岗位训练和业务考核。

    为了规范学生创业公司的运营,学校成立了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由专业教师指导、管理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公司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和接转制度,由创业学生提交创业计划书和创业申请书,而后由职能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考察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表现,最后进行批复。如果创业公司因为法定代表人毕业或其他原因要转手,必须遵循严格的接转程序,在职能部门的监督和见证下签订转接协议。学校要求,每家学生创业公司都必须有规范的公司名称、公司章程、人员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明确的公司负责人和职能分工,拥有学校颁发的校园营业执照。同时,学校每个季度都对所有的学生创业公司进行财务、经营等方面的审核,对审核不合格的公司下发书面整改通知,如在下一季度审核中仍不合格将给予停业整顿。 

    为帮助学生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学校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场地和办公设施,但规定要象征性收取低廉的场地租用费和水电费。学校还有计划地针对参与创业的学生进行培训:专门组织财务、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教师为参与创业的学生强化培训;从社会上聘请一线的企业经理或专业人士为创业园的指导教师,不定期地开展如讲座、组织创业学生到企业观摩等多种形式的创业理论、经营理念的指导。

    由于创业园的思路源于实训教学,创业园中大部分的学生公司都带有鲜明的学科专业特点,如“浔梦旅行社”、“电脑医院”、“易购网”等,创业者分别来自旅游、电脑、营销等专业的学生。这些校内创业公司全部实行准社会化运作,资金、项目与业务联系、采购、售后服务等全部由创办公司的学生自行解决。

  让学生从等待就业实现学会创业

    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办的浔梦旅行社,成员全部是该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其中十多位拥有国家级导游证的学生是他们的核心。目前,该旅行社的业务范围遍及湖州大中专学校,每年带团出游4000人次以上。旅行社社长曹阳同学告诉记者:“创业公司不仅加强了个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创业活动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在旅行社里表现突出的同学大都能顺利通过国家级导游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同时,大部分学生创业公司都与校外相关的实体公司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引入资金和业务;有的学生创业公司采取“股东制”,聚集校园内的闲散资金,按照投资、收益和风险挂钩的原则运作。学生营销公司经过4年的洗礼,实现了“三个转变”:在资金来源上,从学校投资转变为引入校外企业资金;在业务联系上,从原来等着学校、老师代为联系转变为学生业务员出校门跑业务;在经营理念上,从原来凭借最早创办、资金最雄厚的资本消极运作、稳守“祖业”,在竞争对手林立的创业园中转变为积极开拓,充满竞争意识。2005年,他们成功取得了养生堂、汤姆斯食品等著名品牌的校园代理权,并参与了这些品牌的地方营销计划的制订,使公司经营项目走出了校园。

    近几年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毕业学生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抢手货”。摆渡人创意设计公司经理、装潢0301班学生吴世灿今年7月就要毕业了,但是,他并不像其他毕业生一样忙着投递简历、参加一个个的就业招聘会。现在,吴世灿正在杭州、湖州等地做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他自己的广告策划公司寻找合适的店面。他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自己的公司8月份就能开张啦。

书记观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柳:创业教育:应成为高职改革的关注点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最应关注的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而创业教育是关键。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特别注意不能简单把它看成是以适应就业需要为目标的就业教育,而要看作是可保证持续发展的创业教育。所以,学校这几年在抓好就业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通过创业培训、专家指导、“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引导他们开展创业实践,必须搭建起相应的平台。我们的做法是创办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区,其宗旨是: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创业园发展目标中,通过创业园的创业培训及创业实践等形式,带领学生逐步认识、了解、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多数学生在校创业或毕业后就业及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现在初步形成了“创业教育课程化、创业实践项目化、创业管理制度化、创业平台基地化、创业指导全程化、创业宣传多样化”的高职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通过校园创业实践活动,大大缩短了学生走上企业岗位的适应期,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